西会村原与东会村统为一村,因南通惠河上有一座普济闸,故曾称普济闸村。村内人民分为回汉两族,汉族居村东,回族居村西,各自设有帮会,村一分为二,并命名为普济闸东会、西会。西会村位于乡域中部略偏北,地处建国路东偏南13公里处,距管庄乡政府驻地0.9公里,京通快速路把乡政府驻地与西会村相隔开,路南为西会村,路北为管庄乡政府,东与东会村毗邻,西南隔通惠河与小寺村相望,南隔通惠河与塔营村相对,西北隔京通快速路与管庄村为邻。村域面积0.66平方公里,其中村落面积0.12平方公里;共440户,11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95人,农业人口565人,回族居多,占总人口的70%,属回族村。多年来,回汉民族和平相处,互相尊重,营造了很好的民族团结氛围。1992年朝阳区人民政府赋予西会村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并颁发了锦旗;1997年西会村被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评为北京市民族团结文明村;1998年西会村被朝阳区精神文明办公室和朝阳区民族宗教办公室评为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团结进步村。西会村党支部建于1952年,历任村党支部书记有佟桂荣等。村委会建于1983年,由邵文申等担任村委会主任。西会村原以种植蔬菜为主,曾有菜地近300亩。2003年全村各行业总收入1600万元,劳均收入17000元,人均收入11200元。村内地势北高南低,海拔约26米,土壤为潮褐土,村落四周有排灌沟渠,有饮用灌溉机井7眼。现有花卉林地200亩,植有河南桧、蜀桧、国槐、金丝柳等近15种苗木。村南通惠河上的普济闸曾名为杨尹闸,初建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时为木闸,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将闸易木为石,更名普济闸。村西有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8年)的清真古寺,历有修葺,1987年由当地穆斯林集资将全寺修缮一新。村委会每年向清真寺拨款25000元,为清真寺回族群众宗教活动及修缮清真寺的正常经费开支。1998年资助近20万元用于整修清真寺的上房、下房及淋浴房,使清真寺焕然一新。西会村清真寺正殿坐西朝东,蓝色铜宝顶上镶有铁月牙,店内匾额上“清真无二”四字为清道光年间体仁阁大学士曹振镛所书,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因西会村属管庄乡长安街延长线范围,为使长安街延长线拆透建绿,确保按时完成绿化任务,落实北京市总体规划实现农村城市化,西会村于2004年搬迁上楼。未来几年将是管庄乡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关键年,西会村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这一关键时刻的到来,为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实现管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