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翔小学是西城区平安大道以北地区知名度较高的一所小学。于1954年11月23日在天津市和平区云南路成立,是北京军区空军子弟寄宿制小学,1958年1月迁到北京。原西城区教育局、西城劳动局、新街口东街小学本校为育翔小学的本部和分部。1964年交西城区教育局管理,1967年迁到现在的校址--德外新风街5号。学生来源仍为空军子弟,学生全部住宿。1967年至1972年与四十六中分开,恢复了"育翔小学"的校名。
多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各学科都认真开展了在学科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研究,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素质》、《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精神》、《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等课题进行了研究,有两项已取得了阶段性结果。各科教学都加大了对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一贯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1992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电教优类校",当年,在清华大学研究生的帮助下开始了软件的开发工作,1994年底经多方筹集资金建立了486机房和演示室,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教师们用上了自己研制的软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后,数学、语文、美术、英语、音乐、劳动、思想品德等学科多次组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学展示课,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进入了课堂。体育、科技、文艺等课外活动蓬勃开展,特别是篮球活动在市区闻名,育翔小学?quot;北京市篮球传统项目学校",操场上树立着10个篮球架,校篮球队在市区比赛中均名列前茅,群众性的篮球运动增强了学生的体育素质,发展了学生的特长,鞠鑫和赵晖同学分别被选入体校和市青年篮球队。由于学校坚定不移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了整体优化,1994年被认定为"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西城区文明单位"、"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北京市体育达标先进校",并获"模范学校"奖牌,少先队"星星火炬大队"和"雏鹰大队"称号。1996年全区青年教师评优课大赛各科共评出28名一等奖,我校就占了三名,为全区之首。在全区小学"金秋杯"教学展示课中,连续三次获第一名,当时获此殊荣的仅有三所学校。学校的特色可以用"管理高水平、教师高素质、教学高质量、家长满意、同行公认、领导放心"来概括。
近年来,育翔特别重视及时转化和运用教改信息,为教改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曾与北师大、市考古部合作搞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师大的钟善斟、周玉仁教授,市教科院的文喆、郭维民等同志都曾亲临指导,所写脚本制成软件向全国推广,该项目科研论文获全国数学年会一等奖。学校?quot;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与学生素质的发展"实验校之一,一至六年级都开展了合作学习的研究,对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数学能力有明显效果,该项实验获区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学校在局小教科和教研中心心理研究室、德育教育室的指导下下午了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家长及上级的肯定,被评为"心理教育活动"特色学校,所写的材料选入《西城区德育丛书》。我校是区小语素质教育五所试点学校之一,实践中我校坚持大语文教学观,大力加强课堂教学改革,语文教学课内外结合,改革教学评价,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学校研究深入,成绩突出,所以小教研和区小语学会2000年4月在我校召开了西城区素质教育现场会。
2000年以来,中小学掀起了开展教育研究的热潮。北京市西城区育翔小学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先后参与了《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研究》、《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等课题,且独立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跨世纪园丁工程"专设课题《小学人文精神启蒙教育的研究》。
育翔人有着浓厚的教育科研兴趣和意识,有着孜孜不倦的学习和进取精神,有着爱生敬业的强烈责任感。同时,一项项研究课题正在使育翔小学发生着深广的变化。一方面,教师在教育改革中,通过不断先进教育思想,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得到了成长和提升。学校有1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5位教师成长为区级学科带头人。另一方面,学生真正得到了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在北京市西城区名列前茅,且学校被西城区认定为A级学校,被列入西城名校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