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哎呀,这个音标啊,[a],看着简单对吧?就像个小小的“a”。可真要发出那个地道的味儿来,多少人在这里摔跟头,尤其是咱们这些母语不是英语的。别提了,想当年我刚学的时候,张着嘴使劲儿,发出来的不是像中文的“啊”(ā),就是偏到“哀”(ai)去了,要不就是跟[æ]混淆,急得抓耳挠腮。后来才明白,这东西,光看书上的图示不够,得感受!
这个音,[a],它其实是个低元音,前元音。听着挺学术是吧?说白了就是,你的嘴巴要张得比较开,然后舌头,注意了,舌头得放得低低的,而且位置靠前。
想象一下,你刚跑完步,或者天气特别热,你得大喘气儿。那种张开嘴,带着点儿放松又急促的感觉。或者,更形象点,去看牙医,医生让你说“啊——”。嗯,有点那个意思,但医生的“啊”通常是让你喉咙打开,声音往后走。这个[a]呢,它更靠前,感觉声音是从嘴巴前半部分冒出来的。
来,咱们一步步拆解。
首先,嘴巴。得张开,但不像发[ɑ:](比如father里的a)那么圆,那么深。也不是像发[e](比如bed里的e)那样只是扁扁一条缝。它更像是自然地把上下颚拉开,感觉就像你要吃个不大不小的苹果,得把嘴张到能容纳它的程度。用咱们土话说,就是“张大嘴”,但不是使劲儿咧开那种笑,更像是一种自然的开合。你可以对着镜子试试,张开,看看你的牙齿是不是露出来不少,但嘴角是放松的,没有使劲儿往两边扯。
然后,舌头!这是重头戏,也是很多人搞不定的地方。发[a]这个音,你的舌头得放!得!低! 低到什么程度?感觉就像是平铺在你的嘴巴底部,舌尖儿甚至可以轻轻抵住或者非常接近你的下门牙内侧牙龈,但不是使劲儿顶着。关键在于,舌头的主体部分,特别是舌根儿,一定不能抬高。如果舌根儿抬高了,发出来的音就容易往[ɑ:]那个方向跑了,变得沉闷、靠后。所以,舌头得像一块平坦的垫子,舒舒服服地躺在下颚骨的“地板”上。
再来,感受一下舌头的位置。它是靠前的。当你发出这个声音的时候,你应该能感觉到舌头的前半部分,或者说舌面儿,是主要参与的。配合张开的嘴巴,声音就在嘴巴靠前、靠下的地方形成共鸣。想象一下,你拿个手电筒往嘴里照,发[a]时,光束应该能照到你舌头的大部分平坦表面。发[ɑ:]时,光束可能就更多地照向你的喉咙深处了。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放松!尤其是你的喉咙和下巴。发这个音时,不应该感到喉咙是紧绷的,也不需要下巴使劲儿往下掉。一切都应该是自然的、放松的。如果你觉得脖子或者下巴很用力,那很可能你发错了,也许是力气使错了地方,或者舌头没放对位置。放松下来,让气流顺畅地通过,在嘴巴的前半部分形成这个宽而扁、低沉但靠前的声音。
举几个例子呗?最典型的词就是“cat”(猫),“apple”(苹果),“black”(黑色的),“hand”(手)。你读这些词的时候,停顿一下,拉长中间那个元音,体会一下嘴巴的状态、舌头的位置。是不是感觉嘴巴开着,舌头平平的,声音有点扁扁的,是从嘴巴前面发出来的?
再说说它容易混淆的几个“近亲”。
一个是[ɑ:],比如“car”、“star”。这个音是低元音,但它是后元音。发音的时候,嘴巴也张开,但舌头位置靠后,舌根儿会稍微抬高一点点,感觉声音是从喉咙深处、靠后的地方发出来的,听起来更低沉、圆润。对比一下“cat”和“car”,体会一下舌头和声音来源的区别。一个是扁扁的,前面;一个是圆圆的,后面。
另一个是[e],比如“bed”、“pen”。这是个中元音,前元音。嘴巴就没那么开了,更像是一个扁扁的椭圆形,舌头也比发[a]时要高一点,虽然也靠前。所以,“cat”和“cut”(发音是[ʌ])不一样,“cat”和“kit”(发音是[ɪ])也不一样。发[a]的时候,嘴巴开度介于[ɑ:]和[e]之间,舌头高度也是。
所以啊,别光死记硬背书上的图。试试我的方法,对着镜子,感受你的嘴巴张开的程度,用牙签或者手指头(洗干净啊!)轻轻感受一下舌头的平坦度和低度。然后放松你的喉咙,让气流自然地出来。想象自己在惊讶地说一个不太大的“啊”,或者在发一个快速但清晰的“a”。
刚开始可能不习惯,发出来的音可能会有点怪。没关系,多练习。找一些包含[a]音的单词,比如“man”、“can”、“fat”、“sad”、“happy”,反复读。录下自己的声音,听听是不是那个感觉。对比原版音频,找找差距。
记住,这个音的关键就是:嘴巴开,舌头低平靠前,全身心放松。别让舌头偷懒翘起来,也别让喉咙紧张得像要掐死一只鸡。自然,放松,靠前。掌握了这几个要点,[a]这个音标,就不再是拦路虎了。它会变得清晰、标准,让你的发音听起来更地道,更像那么回事儿!加油!你能行的!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