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四级口语缺考禁考一年
四级口语缺考禁考一年
0人回答
18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4-28 12:08:41
188****3100
2025-04-28 12:08:41

你想想看,一个学生,熬夜复习,刷题刷到眼花,好不容易报名了四级笔试、口语,结果呢?可能前一天晚上高烧不退,浑身跟散了架似的,别说去考场了,连下床都费劲;可能家里临时出了急事,人命关天那种,让你根本没法顾及什么考试不考试;又或者,真的就是大意了,记错了时间,睡过了头,等猛地惊醒冲到考场,大门已经紧闭,只剩下门口保安大哥面无表情地告诉你:“来晚了,下一年吧。”

结果呢?不就是没参加考试嘛,就像买了一张电影票没去看,顶多票钱打水漂了。可到了四级口语这儿,待遇瞬间不一样了,直接判你“死刑”,哦不,“缓刑一年”——剥夺你下一次考试的资格。这简直就是连坐啊!笔试过了?那又怎样,口语没考,你就得等一年,等你笔试成绩都快过期了,等你同学都奔六级去了,你还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因为下一次你还得重考笔试。

我有个朋友,当时就是考前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根本没法去。本来身体就难受得要死,结果一听说缺考口语直接禁考一年,那种打击,简直是雪上加霜。他跟我打电话时,声音都带着哭腔,说自己倒霉透了,感觉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那种无力感,真的让人心疼。他笔试成绩挺好的,就差个口语证,原本想着赶紧拿下,好安心准备后面的事情,结果这么一来,全乱了。

你说这政策是为了什么?防止占座不考?维护考试秩序?这些理由当然有道理,但一刀切地禁考一年,是不是太粗暴了?有没有考虑过那些突发状况?那些不可抗力?难道一张病假条、一份证明就不能作为申诉的依据吗?还是说,在制定规则的人眼里,所有缺考的,都是不重视考试、浪费资源的“坏孩子”,就该给点颜色看看?

而且,老实说,四级口语在整个四级体系里,重要性真的有那么高吗?它不像笔试那样,涉及到听力、阅读、写作这种扎实的语言基础。口语考试更多的是考察临场发挥、交流能力,固然重要,但对于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拿到四级证书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毕业要求或者找工作的敲门砖,而这个敲门砖,主要是看笔试成绩。为了一个权重相对不那么高的部分,施加如此严厉的惩罚,怎么看都觉得有点失衡

这种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比想象中要大。它增加了学生的焦虑,让考试变得更加高压。本来有些同学口语就不太自信,一想到缺考的代价这么大,哪怕状态不好,哪怕明知去了也考不好,可能都会硬着头皮去,反而影响现场发挥。更别说那些真的遇到事的,无辜被禁考一年,那种挫败感,对学习积极性是个沉重打击

难道就没有更人性化、更合理的处理方式吗?比如,缺考一次,下次报考时交一笔额外的费用,作为对资源浪费的补偿;或者,设立一个候补机制,允许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提供证明,申请补考机会;再不济,给个警告,记录在案,多次无故缺考再施加更严厉的惩罚,也比直接禁考一年来得合理吧?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人才,是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而不是用严苛的惩罚来制造恐惧和不公。四级口语缺考禁考一年这个规定,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思维,只看到了规则的执行,却忽略了活生生的人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缺乏了应有的同情心灵活性

想想那些因为这事儿耽误了一年的学生,他们付出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甚至心理上的阴影,是区区一个“维护考试秩序”就能完全弥补的吗?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好的规则应该是服务于人、促进发展的,而不是成为压制和阻碍的工具。希望相关的考试管理部门,真的能听听学生们的声音,重新审视一下这个规定,让它变得更公平、更人性化一些。毕竟,谁也不想因为一次意外的缺席,就付出整整一年的等待。那代价,太大了。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