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小学是一所拥有140年历史的名校。其前身是始建于同治七年的"巴氏觉罗学堂",后更名为铁柱宫小学、打磨厂小学,解放后更名为北京市第八区中心小学、前门区第二中心小学、崇文区第三中心小学。一九九六年合并前身为私立普励小学的同乐小学,改名为前门小学。悠久的历史赋予了她深厚的传统校园文化,形成了优良的校风。 自主教育的办学特色使学校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干部教师队伍得到优化,在树立全员“双优”质量意识(即优秀教育质量及优秀教育服务质量),探索全面提高质量的正确途径和科学方法,着力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学校在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探索不断取得成果,是中央教科所语文学法研究实验学校、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环境示范学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北京市电化教育优类校、人民满意学校、社会公认成功育人特色学校。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还授予学校“全国首届校园文化建设金牌学校”“全国创新管理品牌学校”。市委书记刘淇同志还题词勉励全校师生“求新、求严、求实,多为素质教育做贡献”。 学校百年来培养了大批人才遍布海内外。2006年初,从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均衡发展考虑,崇文区政府、区教委,利用前门小学的品牌影响,满足广大家长优质教育的需求,又将长巷四条小学、冰窖小学并入前门小学,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 学校首创兼收寄宿生的办学模式,如今不仅具有一定规模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寄宿管理经验。在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方面,学校实行“两级管理”,即学校管理与年级组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校长办公室下设立教育、教学、总务、行政、寄宿部等为中间管理层,对各年级组各方面的工作给予指导、服务、评价。年级组中的所有日常工作由年级组长负责,下设教育、教学、总务,网络管理等助理协助年级组长开展工作。每月,年级组长向校长办公会进行工作汇报,校长办公室及中间管理层则对各年级组的工作做出量化评价,以督促、激励年级组的内部建设。在“两级管理”中,学校将各年级组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组织与安排及校产使用权等交给了年级组,自己则保留决策、调控、监督的权力。年级组则对自身的工作进行系统的自查,作出自评或实现组内的互评,在自评和互评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学校中间管理层则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各个年级组,及时了解、反馈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并协助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以此作为修正、完善学校相关管理制度的依据,并检查年级组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完成对年级组及教师的他评。“两级管理”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很好地解决了管理中的“沟通”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决定了管理的效率。“两级管理”的实践,有效地培植了团队精神,建设了优秀教师集体,提升了学校管理品质,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在办学中,学校突出“自主教育”的办学特色,“自主”是指学校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形成的“三主”教育原则,即“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管理的主力”。“自主教育”指的是,以培养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为目的,通过对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实施过程、教育策略和教育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学校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为学生奉献优质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行赏识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树立团体合作的意识。引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其主动、自觉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校成立了少年干校、小主人维权站、小参谋部,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建立民主、平等、有输入有反馈的管理模式,树立起学校是我们的学校,爱自己的学校就要自觉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在环境建设上,学校充分利用德育的显性环境和隐形环境,对学生的品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影响。开展“自我管理日”,成立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了自主与合作的广阔天空,它对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创造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5年,学校确立了德育课程化的理念,将德育工作围绕自主教育的发展展开,形成具有前门小学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学生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自主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