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四条小学()是京城最古老的小学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自清光绪九年(1883年)创建至今,已经有一百三十余年的历史了。百余年来,学校经历了自清代到民国,再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变革,拥有一部饱经沧桑而又极具荣耀的校史,实际上也是我国初等教育史的一个缩影。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校名为“北京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后改名为“北京第二师范附属第一小学”, “西城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 1972年因西城师范学校撤消,按地址学校改名为“西四北四条小学”至今。 西四北四条小学历来有“治学严谨”的优良传统。早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小学就以“知耻自励,存诚不欺”为校训,寓意深刻,每日朝会同学集体背念,教育学生形成应有的品德。北师一附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校训更是今朝师生趋美向善、追求高尚的座右铭。此前(1917年)学校在《实施概况》中就有设立“乐贤会”联络家长的办法,每年暑假组织学生演习学艺,陈列各科成绩,邀请家长、亲友来校参观。每周“酌定日期邀请家长来校参观教授管理各事等”。同时建立《家庭通信薄》,将学校家庭往来函稿记入薄中备查,促进了学校教育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后,学校少先队工作享誉全市乃至全国。1952年国庆节,学校的严天楠同学光荣地登上天安门城楼,向检阅游行队伍的毛主席敬献鲜花。1952年,少先队员为在朝鲜战场与美国侵略者英勇作战的志愿军敬献了红领巾,广播电台及报刊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1954年,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访问我国,毛主席前往机场迎接。学校少先队员代表李先德光荣地代表中国少年儿童向胡志明主席敬献鲜花。1955年4月22日,北京市第一个“红领巾班”在这所学校诞生,这是全市乃至全国少年儿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毛主席和当时的彭真市长,都为此而题词,《中国青年报》及其它一些报纸、刊物,都登载了此消息,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新闻纪录片《齐步前进》,在全国放映,给学校红领巾班、给全校师生以及全国少年儿童以极大的鼓励和鞭策。1958年毕业的六.三班,曾以英雄的名字命名为“刘胡兰班”,就在1957年夏天,刘胡兰的母亲千里迢迢专程来到学校,与“刘胡兰班”的同学们见面,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学校根据当前的形势和教育发展的新特点,把人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主线,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先后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公益教育……。2007年6月1日,学校在辖区内建立多个德育教育实践基地,成立了北京市第一所“童警学校”,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争做合格小公民。 西四北四条小学自1883年建校至今,为中华民族培育了数以万计的人才。一大批学生在各条战线上成为祖国的栋梁。1944年毕业生方复之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1945年毕业生王蒙是当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人民文学》主编等职。1948年的毕业生曹山,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播音指导,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先生也曾就读于本校。1950年毕业的杨联康成为国家地质矿产部(现国土资源部)的研究员。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徒步考察黄河、长江全程的科学家,被誉为“当代河王”。中国第五代著名导演陈凯歌、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董浩、著名电影人李梓、演员吕中、演员朱琳、《北京晚报》总编马书祥等也都出自这所学校。 原校长汤世雄同志为学校题写的“百年老校历沧桑,万千学子遍四方,昔日桃李已成材,今朝百花更茁壮。”这便是这所百年老校真实的写照。历经沧桑的百年老校不愧为育人之沃土,英才之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