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区房
不属于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是,什么呢?绝对的情绪稳定性,大概算一个。你说一个二十来岁的,荷尔蒙乱飞,人生方向还在摸索的年轻人,能稳如老狗?开玩笑。
想象一下,刚高考完那会儿,觉得整个世界都属于自己了。想学个天文学,想去非洲看狮子,想把世界上的好吃的都吃一遍…恨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才够用。那会儿的自信,简直能照亮整个银河系。
结果呢?上了大学,发现牛人遍地。隔壁宿舍的,高中就开始做自己的网站,赚的钱比我爸妈加起来还多;同班的,精通三门外语,还能流利地跟老外侃大山。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也没那么特别。
然后呢,就开始焦虑。
焦虑未来,焦虑毕业,焦虑找不到工作,焦虑找不到对象。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八瓣,同时学八门技能,好增加一点点“竞争力”。
谁还没失眠过几晚呢?为了一个没搞懂的算法,为了一个永远也写不完的报告,为了一个根本不知道喜不喜欢自己的TA。
情绪波动,才是大学生的常态。今天因为考试成绩好,乐得像中了彩票;明天因为被教授批评,丧得只想把自己埋进土里。
我记得大二的时候,参加一个辩论赛。准备了好几个星期,结果上场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支支吾吾说不出话。下场之后,躲在厕所哭了好久,觉得这辈子都完了。
可第二天,又满血复活,继续投入到学习中去了。你说这种快速恢复能力,是不是也算大学生独有的?
当然,大学生也会有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
看着别人考研,自己也跟着考;看着别人出国,自己也想试试。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内心的焦虑。
但说实话,真正想清楚自己要什么的人,真的不多。大多数人,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在不断地尝试和摸索中,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向。
那种对未来的恐惧,也是大学生特有的。
尤其是快毕业的时候,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拿到offer,自己却还在海投简历。那种感觉,就像被整个世界抛弃了一样。
但我相信,所有的大学生,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即使这条路不是那么平坦,不是那么光鲜亮丽,但只要是自己选择的,就值得坚持下去。
所以说,情绪稳定?别逗了。大学生,最不缺的就是情绪。喜怒哀乐,五味杂陈,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一种对世界充满好奇,又对自己充满怀疑的混合体。一种既想躺平,又想拼搏的矛盾体。
而绝对的情绪稳定,这种看透世事的淡然,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起码,在我的大学生涯里,是看不到的。或许等到我们老了,经历了足够多的风雨,才能真正做到吧。但那时候,我们可能已经忘记了,曾经那个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充满焦虑的自己。也许吧。也可能不会。谁知道呢。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