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给客人上茶时做法不正确的是
给客人上茶时做法不正确的是
0人回答
14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4-29 12:14:57
188****3100
2025-04-29 12:14:57

首先,最直观的,也是最让人膈应的,就是器皿不干净。想想看,你端过一杯茶,杯子边儿上还留着唇印,或者杯底有洗不掉的茶垢,甚至带着点油腻的光泽。那茶水再好,你还敢喝吗?这已经不是茶的问题了,是基本的卫生和尊重。端着这样的杯子递过来,感觉就像在说:“你看,我就这么随便应付你一下。” 别提什么暖心暖胃了,光是看着那污渍,心里就堵得慌。特别是那种带着缺口的杯子,递给客人,那叫一个不吉利,也显得主人家日子过得紧巴,连个像样的杯子都拿不出来,这多让人尴尬?

还有,茶的温度真是个大问题。冬天里,你端一杯冷冰冰的茶水上来,或者只是温吞水,一点热乎气儿都没有。客人刚从外面寒风里进来,就指望一口热茶暖暖身子,结果呢?握在手里跟块冰坨子似的。这不但是待客不周,简直是煞风景。夏天呢?你给一杯滚烫的茶,外面烈日炎炎,室内虽然凉快点,但一口下去烫嘴,怎么喝?虽然中国传统茶多是热饮,但夏天可以稍微等茶凉一点点,或者提前告知“小心烫”,甚至备点常温的水也是好的。极端冷热,都不是舒服的体验。

再说那茶水的份量。有些人倒茶,倒得满满当当,都快溢出来了,颤颤巍巍地端过来,客人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生怕一动就了。这让人怎么喝?得小心翼翼地端着,找个地方赶紧放下,一点自在都没有。而且,倒得太满,在我们文化里,隐约有点送客的意思,虽然现在没那么多人讲究这个了,但那种压迫感是实打实的。反过来,有些人倒茶,就意思意思浅浅一层。是茶叶太贵,舍不得吗?还是觉得客人喝不了多少?那杯底薄薄一层,看着就觉着小气,像是敷衍了事。这不是请人喝茶,是请人看茶底啊。

然后是动作和态度。有些人端茶过来,不是恭恭敬敬地双手奉上,而是单手一推,甚至带着点不耐烦的甩手动作。有时候伴随着的一声,把杯子重重地顿在桌上。我的天,这哪是请人喝茶?这分明是通知你喝茶!那张脸上也没啥表情,甚至带着点嫌弃或者例行公事的无聊。端茶送水,其实是传达心意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欢迎尊重的表示。如果你的动作僵硬粗鲁,眼神飘忽不定,完全没跟客人有任何交流,那这杯茶,就算味道再好,客人喝着心里也不会舒服。那种“赶紧喝完赶紧走”的潜台词,比不提供茶水更伤人。

还有些细节,看着不起眼,却能暴露问题。比如给客人上茶时,手指不小心碰到了杯子的内沿或者饮口。这卫生问题,啧啧,光是想象一下就让人起鸡皮疙瘩。你的手可能刚摸过别的东西,甚至没洗,就这么无意识地碰到了别人要入口的地方,这谁受得了?正确的方式是捏住杯子的底部或者把手

再来点更高级别的“错误”:茶不对景。明知道客人不喝某种茶,或者对某种茶过敏,你非要上。或者在大晚上,客人明显有失眠困扰,你还泡一杯浓茶。这不是待客,这是添乱。还有,客人来了好一会儿了,聊得热火朝天,你一直没动静,直到渴得不行了自己找水喝,你才慢吞吞地想起该上茶了。这叫后知后觉,错过了最佳的时机。最好的状态是客未到而茶已备,或者客人落座没多久,热茶就奉上,让人感觉到被惦记重视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客人来了,你忙着招呼别的事情,随手拿起一个可能是头天晚上没洗干净的杯子,倒了点不知道泡了多少遍的茶水,茶色黯淡,上面飘着碎渣,水温半凉不热。你单手端着,带着点不情愿的表情,快走到客人面前时,手一歪,洒出几滴在地上或桌上,然后地一下放在客人面前,嘴里啥也没说,转身就走了。客人看着这杯茶,心里能舒服吗?这哪里是待客,分明是挑战极限

甚至有些时候,主人家的喋喋不休也是一种错误。上茶时,嘴里叨叨个不停,“哎呀,这茶可贵了,一般人我可不拿出来!”或者“这水我可是专门烧的,不容易!”这种邀功式的语气,反而让人不自在。上茶,是一种自然的顺畅的、带着善意的动作。不是你表演或者炫耀的场合。

上茶看似小事,却藏着一个人的修养和对客人的心意。那些敷衍不洁不合时宜缺乏温度带着负面情绪的做法,都是对这份心意的亵渎。一杯茶,传递的是暖意、是欢迎、是“你来了,我很高兴”。当这些本应有的温度和善意,被冰冷的器皿、粗糙的动作、不在意的眼神所取代时,那茶,也就失了魂,成了纯粹解渴的工具,甚至,连最基本的体面都没了。别小看这杯茶,它能反映出很多很多东西。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