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0人回答
6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4-29 11:31:54
188****3100
2025-04-29 11:31:54

你会忍不住想啊,在这样一所学校里,学马克思主义是种什么样的体验?那些学生,那些老师,他们是怎么样的?是不是都板着脸,一口一个“唯物辩证法”,字字句句都从经典里抠出来?还是说,他们其实也挺活泼,下课了一样刷手机,谈恋爱,吐槽食堂的饭菜?

我总喜欢脑补一些画面。比如说,一个首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可能上午还在课堂上啃《资本论》里那些拗口的公式和论断,思考“剩余价值”的本质,思考“资本的逻辑”如何支配着现代世界。下午呢?他可能就跑到西单或者三里屯,淹没在消费主义的洪流里,看着那些闪着光的橱窗,听着周围人讨论最新的iphone或者网红店。

这种理论现实的碰撞,是不是每天都在他们心里上演?会不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撕裂感?或者,他们找到了某种方式,去弥合这种裂痕,用学到的思想,去理解眼前这个复杂到爆炸的时代

北京嘛,是个大熔炉,什么都有。首师大的校园,在北京众多的高校里,不算特别出挑那种,但它有它自己的气质,一种偏重人文,偏重基础教育的底蕴。在这个底蕴上,长出了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这就像是在温润的土壤里,种下了一颗带着点火药味的种子。它会怎么生长?结出什么样的果子?真的让人好奇。

你想啊,研究马克思主义,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玩玩的。它是一套庞大的思想体系,它关乎历史,关乎社会,关乎的解放,甚至关乎未来。在很多人看来,它可能是教科书里乏味的条条框框,是历史文件里陈旧的词藻。但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里,它应该是活的吧?至少,那些选择投身其中的人,总该是想让它活过来,或者想从它里面汲取点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认知,自己的行动

我在想,那里的老师,他们是怎么讲课的?是照本宣科,还是真的能把那些深刻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原理,用一种能触动青年的方式讲出来?能让他们觉得,哦,原来这些东西不是离我很远,它就在我身边,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这样生活,为什么这个世界是这样的?这可太考验功力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这个学院,可就厉害了。它不是在培养“背书机器”,而是在培养有批判性思维、有历史纵深感的人。

还有那些学生,他们选择这个专业,是出于理想?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就业的考虑?总有些理想主义的火苗在里面吧?毕竟,这个思想的起点,就是对不公的抗议,对更好世界的憧憬。在物质极大丰富但也充满各种矛盾的今天,重新去阅读和理解这些东西,是不是能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角?让他们不仅仅是一个被时代推着走的个体,而是能够停下来,思考方向,思考意义

这个学院,它不是那种纯粹高高在上的研究机构,它就在一所普通的大学里,它面对着普通的学生,它可能就在你我身边。它的存在,本身就像一个提醒,提醒我们,在这个看似一切都已尘埃落定时代,有些根本性的问题,依然值得被追问,有些关于公平、关于解放、关于价值理想,依然有人在守护,在研究,在传承

也许,在那个学院的某个角落,某个青年正捧着一本泛黄的列宁选集,窗外是北京城璀璨的灯火和喧嚣的车流。他抬头看看窗外,再低头看看书本,心里会想些什么?书里的世界,和眼前的世界,它们是怎样的关系?他要如何用书里的思想,去理解窗外的现实?这本身,不就是一种充满张力、充满生命力探索吗?

所以,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学院的名字。它更像是一个符号,代表着在看似平凡的角落里,依然有人在进行着不那么平凡的思考。它代表着理想现实的交汇,历史当下的对话,以及青年时代洪流中的追寻。它就在那里,静静地,或者说,暗流涌动地存在着,提醒着我们,有些思想的火种,从未真正熄灭。而守护和传承它们的人,就在我们身边,或许就在那扇亮着灯的窗户后面。他们的工作,他们的思考,或许正以我们看不见的方式,影响着这个时代底色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