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北京
北京
上海
广州
天津
首页 》 据说的英文短语
据说的英文短语
0人回答
18人浏览
0人赞
发布时间:2025-04-28 11:29:06
188****3100
2025-04-28 11:29:06

说起来,英文里那些“据说”的短语,真是有点意思。不像咱们中文里一个简单的“据说”就搞定了,英文这玩意儿,表达起这层不确定、这层听闻、这层不那么板上钉钉的意思来,还真是有好些个腔调,好些个说法。每一种,都带着点儿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场景感。

你听听,“It is said that...”——这大概是最正式、最教科书的版本了。学校里老师肯定这么教。感觉这话一说出来,后面跟着的事儿,虽然是“据说”,但至少是有点根据的,是比较普遍的说法。像是那种新闻报道里,或者比较正经的场合会用。想象一下,一个西装革履的主持人,清清嗓子,“It is said that the new policy will bring significant changes...” 瞬间,画面感就来了,一本正经,字正腔圆。可这句,是不是有点太硬了?太没烟火气了?日常聊天谁这么说啊?“嘿,听说你换工作了?” 你总不能来一句,“It is said that I have changed my job.” 吧?那得多怪啊!所以,这句,虽然重要,但用起来得看地方,看对象。

换个口味,“They say...” 这就有点“群众说”、“大家伙儿都这么传”的意思了。更口语化,更随意些。那种街头巷尾的八卦,茶水间里的传闻,用这个再合适不过。They say he got rich overnight. They say the boss is leaving. 这种“他们说”,其实往往更像是一种“谣传”,一种“小道消息”。说话的人呢,把自己摘得挺干净的,反正不是我说的,是“他们”说的。这They say,有点像咱们说“有人讲”、“外面都这么传”。带着点儿神秘,带着点儿不确定,更带着点儿“我只是个传声筒”的无辜。这种说法,特别有生活气息,像是从人群里冒出来的声音,嘈嘈杂杂,真真假假。

再来一个,“Rumor has it that...” 哎哟,这句一出来,一股子八卦、绯闻、小道消息的劲儿就更浓了!“Rumor has it that the two movie stars are secretly married.” 哇塞,听着就让人竖起耳朵,眼睛放光!“Rumor”嘛,就是谣言、传闻。Rumor has it that,直译过来就是“谣言有它说”,意译过来就是“有传闻说”、“据说有这么个说法”。这话听着就带着点儿戏谑、带点儿捕风捉影的意思。它不像It is said that那么正经,也不像They say那么普遍,它更聚焦在那些未经证实充满猜测的话题上。用这个短语的时候,说话的人心里多半也是带着一种“听听就得了,别太当真”的态度。甚至有时候,用这个短语本身,就是一种调侃,一种玩味。比如,Rumor has it you're buying a private island. 这明显就是开玩笑嘛!

还有那种更个人化的说法,“I hear...” 或者 “I heard...” 这个就更直接了,就是“我听说了”。这个不像前面那些,它更强调消息的来源是我自己,虽然我听来的消息也可能是道听途说,但至少是我耳朵听到的I hear you're moving to Canada. I heard the meeting was cancelled. 这就显得更真诚一些,也更日常一些。这种说法,更像是朋友之间的对话,没有那么多的层层转述,就是“我听说了,是真是假你告诉我呗?”的感觉。这种“I hear”,带着一种个人体验的色彩,不像前面的they sayrumor has it那么疏离。它拉近了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距离。

有时候,英文还喜欢用被动语态来表达这种“据说”的意思。比如,“He is said to be...” 这跟It is said that he is...其实是一个意思,但结构变了,更紧凑。He is said to be the richest man in the town. 听着是不是也挺正式的?像是在描述一个公认的或者流传很广的事实(尽管是据说)。这种句式,也常常出现在报道、描述人物性格或背景时。它把焦点放在了“被说”的那个人或事身上。

再比如,“Supposedly...” 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很强的“据称”、“想必是”的意味。它通常放在句首或者句中,像个副词一样修饰整个句子。Supposedly, the project will be finished by next month. 或者 The project will be finished, supposedly, by next month. 这个词,自带一种不确定性保留态度。说话的人用这个词,潜台词可能是:“嗯,他们是这么说的,但到底行不行,我可不打包票。” 它给整个句子蒙上了一层怀疑或者观望的色彩。用起来很灵活,也很有表达力。那种“听说如此,但我不完全信”的微妙感觉,用supposedly就特别到位。

还有个类似的词,“Allegedly...” 这个词的分量更重,常常出现在法律新闻语境中,指控某人做了什么事,但尚未被证实判决He allegedly stole the money. 意思是他被指控偷了钱,但还没定罪。虽然也翻译成“据说”,但这“据说”背后通常跟着的是比较严肃甚至负面的指控。用这个词,必须得慎之又慎,因为它可能涉及到诽谤的问题。所以,日常聊天,你用allegedly说朋友的八卦,那感觉就完全不对了,太夸张,太drama。

你看,光是表达“据说”,英文就有这么多种玩法。每一种都像一个调色板上的颜色,深浅不同,质感各异。用对了,能让你的表达更精准更有层次。用错了,就可能显得生硬别扭,甚至误导人

这就像做菜,同样的食材,不同的火候,不同的调料,出来的味道就完全不一样。那些据说的英文短语,就是英文语言里精妙的调料。它们不只是简单地传递信息,更传递了说话人的态度语气,以及对信息的确定程度

想想看,一个传闻,从They say开始,慢慢演变成Rumor has it,最后甚至可能被Allegedly引用,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从街头巷尾流传到可能进入公共视野的变化。每一次用词的转变,都意味着信息性质来源可靠性潜在变化

学习这些短语,不只是记住它们的字面意思,更要体会它们背后的语境文化。为什么英美人习惯用这么多方式来表达“据说”?或许是因为他们更注重信息的来源可靠性?或许是因为他们更习惯在表达时就预留一份余地,不把话说死?这些都是可以去琢磨的。

而且,这些短语的使用,也体现了一个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能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听众,恰当地选择使用It is said that的正式,They say的随意,Rumor has it的八卦,还是I hear的亲切,或者Supposedly的保留,甚至Allegedly的严肃,这本身就是一种功力

别小看这些看似简单的短语。它们就像语言中的细胞,组成了丰富多彩的表达。多听、多看、多用,去感受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生命力。下次听到或者看到这些短语,别只是匆匆略过,停下来,品味品味,它们背后藏着的故事态度,可能比你想象的要有趣得多。这大概就是学习语言的乐趣之一吧——在这些细微末节里,发现文化的差异,发现思维的不同,发现表达的魅力。那些据说的英文短语,远不止“据说”那么简单。它们是语言的肌理,是生活的切片,是人际交往中的微妙信号。得细品。

相关问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