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9日,“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和田项目”汇报展示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伟、市教委副主任李奕、和田地委教育工委书记胡艳桢、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副总指挥程永涛、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市扶贫支援办一处处长赵勇等领导出席。“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是市教委适应国家大力发展在线教育形势需要,增强教育援助的精准性、实效性,推动北京教育援助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大举措,于2019年9月在新疆和田和兵团第十四师试点启动,首批为100名中小学教师提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经过两个多月的在线培训,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
孟繁华代表首都师范大学致辞。他表示,将以此次和田项目为契机,总结第一期经验,不断探索规律、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精准化、个性化,促进北京市教育援疆提质增效。据悉,首师大不久前刚刚成立全国高校首家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探索建构开放、立体、个性化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
首都师范大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项目负责人祖雅兰作项目总结展示汇报。基于“双优云桥乐智阅读”普通话大数据平台开展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专项培训,以国家对学校教师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培养要求为培训目标,依托北京语言文字方面优质专家资源,开发独立朗读课程测评系统,实现普通话应用能力提升的系统化学习、测试与训练。项目线上累计辅导2800次,累计辅导时长达1466小时;每周师范生助教1V1辅导,累计928.33小时,平均每天辅导24.76分钟,76%的和田参训教师考试成绩有所提高,71.05%的老师提升率超过平均值,98.1%学员认为自己在普通话等级考试中的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99%的学员认为在课堂上用普通话讲课效果得到了提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能力提升项目负责人陈玲作项目总结展示汇报。依托中小学教师开放型在线服务管理平台“智慧学伴”的教育教学能力专项培训,以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方法掌握、现代化教研工具有效应用等为重点,通过“教师走网”机制,利用在线实时辅导、问题中心解答、创建共享微课、开设互动课等方式,为受训教师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在线教育服务供给。项目线上累计辅导888次,辅导时长达574.38小时;平均对每位教师完成约18次交流,平均每次交流时长约38分钟,93.4%的教师认为自己教学设计能力得到了提高,97.8%的教师认为自己了解更多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得到了著名教育学家、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的肯定和关注。试点过程中,顾老专门为项目题词“用科技赋能教育”。
胡艳桢在讲话中表示,“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和田项目”充分体现了北京市对教育援疆工作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体现了京和两地的深厚感情、长远情谊。通过两个月的精准帮扶培训和系统总结评估,试点圆满完成、取得实效,在教育援疆工作、教师培训工作、参训教师、学生4个层面都收获很大。自治区教育厅厅长帕尔哈提·艾孜木在和田调研期间,对项目给予高度评价。他还表示,恳请北京市在试点基础上,继续扩大项目实施覆盖面,让和田地区更多师生受益。
李奕代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对项目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表示祝贺,对相关高校所做的工作表示肯定。他指出,“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和田项目”是北京市教委落实教育部阿克苏会议精神、提高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所有参与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较好地实现了教育帮扶精准滴灌、双向获得和效益倍增三大目标。针对“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及“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下一步目标方向,李奕进一步强调,一是要树立并形成适应新时代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教育资源观、环境观,探索教育援助集中供给与个体供给、实时供给与持续供给相结合的新模式。二是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形成供给端与消费端协调顺畅的高质量发展机制。三是要关注成果的固化,在继续做好教师培训的基础上,设计实施一些竞赛类、互动类项目,增加项目的衍生效益。
黄伟副司长最后讲话。他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教师队伍的现代化。针对和田教师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和教育教学能力专项培训,意义重大、效果显著,是对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跨区域教育扶贫支援新路径、新模式的有益探索,认为项目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他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创新需要转变思维,开拓思路,多管齐下,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就是撬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一个支点,“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和田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经验与案例,为教师教育发展开辟新途径。下一步要总结经验、提炼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
除和田项目外,“首都远程互助工程”日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落地,启动实施“首都带首府”京银“互联网+教育”双优云桥项目,助力银川“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下一步,“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还将覆盖更多地区。